首頁 > 正文

留“心”比留“跡”更重要

2019-06-23 15:20 | 來源: 陜西記協(xié)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留“心”比留“跡”更重要
?
趙 風

????今年以來,在一些地方,開個會、下個鄉(xiāng)要拍照發(fā)微信留痕,開展工作領導首先強調(diào)要資料齊整,等等,這些表面工作弄得大家不勝其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對這種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提出批評,要求必須糾正。這警示我們,任何工作、任何時候留“心”比留“跡”更重要。

????留“心”,就是要用心,就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不搞虛的;留“跡”,顧名思義,就是要留下“痕跡”,有案可查。按說,這兩者并不矛盾,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為了留“跡”卻傷了人心,這就成了舍本逐末,得不償失。

????一名貧困戶曾對筆者抱怨,幫扶干部為了完善資料,先后5次把他從打工的地方叫回來,一會兒要拍照片,一會兒要簽字,還要讓他對著鏡頭“表態(tài)”,搞得他很反感。幫扶干部也苦惱:“上頭檢查要看資料呢,沒這些資料我們就過不了關?!蹦憧?,好端端的一個事情,結(jié)果搞得兩頭受累又受氣。再比如,為了表示在現(xiàn)場,基層干部人人成了攝影師,不得不手執(zhí)手機拍個不停,至于工作完成的質(zhì)量怎么樣,倒成了“木頭上長癤子——無關緊要”了。更有甚者,幫助貧困戶“衛(wèi)生清掃”這樣的小事,不僅要留照片,竟然還要8份文字檔案來佐證(2018年7月《半月談》)。這些看起來有些荒誕的事情,雖然為大家所詬病,卻依然能在基層大行其道,表面上看,似乎只是過度留“跡”惹的禍,但實際上,卻是作風不嚴不實、留“跡”重于留“心”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導致的必然結(jié)果。把工作當“秀場”,把考核當“查檔”,長此以往,必然會脫離群眾,疏離干群關系,最終受損害的是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公信力,是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

????留“心”,追求的是真心相待,是將心比心,是真誠的交流和實實在在的幫助,不顯山、不露水,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滋養(yǎng)萬物的陽光。扶風縣召公鎮(zhèn)吳家村貧困戶王喜玲身患重病,又遭遇丈夫車禍身亡的悲痛,面對家里體弱多病的婆婆和兩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她自強不息,在幫扶干部真心幫助下,不僅自己脫貧,還成立合作社,帶動20多戶貧困群眾脫貧,她本人因此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筆者在采訪王喜玲的過程中,沒有看到一份“幫扶檔案”,但是,王喜玲對黨和政府,對幫扶干部卻充滿感激。王喜玲從北京領獎回來所作的首場報告,題目就是《脫貧不忘黨恩致富不忘鄉(xiāng)親》。顯然,王喜玲脫貧的事實勝過了一切外在形式的資料。留“跡”在真正的留“心”跟前,顯得蒼白而多余。

????“跡”是表象,是形式;“心”才是本質(zhì),是關鍵。只有抓住留“心”這個關鍵,才能直抵內(nèi)核,解決問題;相反,如果把精力放在留“跡”上,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何破解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的這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其實,只要我們拿起“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這兩種“武器”,始終和群眾站在一起,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知心交心,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坦坦蕩蕩、實實在在,“不搞花拳繡腿,不搞繁文縟節(jié),不做表面文章”,那你就不會在留“跡”與留“心”問題上搖擺不定。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 張澤月
賀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9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