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紀事
《閩寧紀事》第一集
點擊觀看: 《閩寧紀事》第二集
【解說】
一座現(xiàn)代化的新城鎮(zhèn),如何從無到有,崛起于一片荒漠之中?
一場穿越400多公里的生態(tài)移民,如何托舉起改造山河的奇跡?
閩寧鎮(zhèn),這個以福建、寧夏兩省區(qū)的簡稱而命名的生態(tài)移民小鎮(zhèn),印證當代中國的擺脫貧困之路,講述凝結于命運與共之中的,關于奮斗的故事……
【解說】
2020年7月13日,卓金賢從福州飛抵銀川,參加有關閩寧鎮(zhèn)奠基23周年的紀念活動。在寧夏,他工作生活了2年多時間,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歲月。
【卓金賢同期聲】
原來兩邊全部都是荒灘,現(xiàn)在這個規(guī)模已經(jīng)很大了。
【解說】
1997年3月,福建省向?qū)幭幕刈遄灾螀^(qū)派出首批援寧干部。其中,時年34歲的卓金賢,曾分管閩寧村的建設。
【解說】
作為從西海固山區(qū)搬遷而來的最早一批移民,謝興昌見證了從閩寧村到閩寧鎮(zhèn)的建設全過程。連接他們的,正是那段攜手奮斗,改造山河的共同回憶。
【卓金賢同期謝興昌互動】
謝書記,好久沒看見你了。咱們兩個現(xiàn)在頭發(fā)都差不多了。我們西吉那個時候是連肚子都吃不飽,一年年均收入就五六百元。所以當時條件也比較艱苦。天空無飛鳥,地面不長草,沙灘無人煙,……
【解說】
西海固,這是對位于寧夏南部山區(qū)的西吉、海原和固原等地的代稱。自古以來便有“苦瘠甲天下”之稱。
這是寧夏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闖江湖》,反映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西海固十年九旱,赤地千里的景象。
【同期】
怎么才打這么一點水?水都干了,這幾年大旱,天上沒下雨,天上下雨也是這樣。
【同期】
日子過得不好,糧食夠吃嗎?糧食不夠吃,地少得很……
【解說】
直到1995年,西海固地區(qū)生活在溫飽線以下的人口仍有121萬之多,特困戶則高達54.4萬。一方水土養(yǎng)不活一方人,西海固人夢想著命運的改變。
【解說】
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和對口支援,這是黨和國家的一項戰(zhàn)略決策,西海固的黃土溝壑很快便嗅到了來自祖國東南沿海的溫潤氣息。
福建省扶貧辦原主任 林月嬋
【林月嬋采訪】
1996年4月30日,我就去北京開會,會議決定東部13個省區(qū)市幫扶西部10個省區(qū),福建幫寧夏。
【解說】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親臨寧夏調(diào)研,被西海固的貧困狀況深深震撼。他提議,安排這里的貧困群眾易地搬遷。
閩寧鎮(zhèn)福寧村黨支部書記 謝興昌
【謝興昌采訪】
習主席把這里的土質(zhì)拿到銀川去化驗,然后一考察,這離黃河很近,只有20公里左右,他說只要黃河水上來,這是一塊寶地。
【解說】
習近平將這個具有示范意義的新家園,命名為閩寧村。這里距西海固400公里,毗鄰黃河,靠近賀蘭山,離銀川只有40分鐘車程,是移民安置的首選。
這是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一次有計劃、有組織、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式扶貧。
福建省首批援寧工作隊隊員 莆田市教育局局長 卓金賢
【卓金賢采訪】
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閩寧村,當時是基于兩個目的,要老百姓移到這個地方來,靠近銀川容易脫貧致富。第二個就是要讓寧夏的南部山區(qū)(村民)移民出來以后,那個地方能夠得到休養(yǎng)生息。
【解說】
1997年7月15日,在福建援助資金的支持下,閩寧村建設拉開序幕,這是閩寧協(xié)作的一個里程碑。習近平預言,閩寧村現(xiàn)在是一個干沙灘,將來會是一個金沙灘。為了讓移民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當時福建干部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搞好閩寧村的基礎設施。
【現(xiàn)場同期】
這是第一次通的水,對,就這一條……
【卓金賢同期】
要把老百姓留下來,必須要有水,閩寧村的干部說一定要先建這一塊。
【解說】
1998年,卓金賢主持修建了閩寧村的第一條水渠,這條約10公里長的水渠把黃河水引進來,以灌溉農(nóng)田。然而水渠第一次試水時,個別渠段卻發(fā)生了溜坡的意外。
莆田市教育局局長 福建省首批援寧工作隊隊員 卓金賢
【卓金賢同期】
水渠如果不供(水),他(移民)就沒辦法耕種,很著急,所以當時確實是掉了眼淚。
閩寧鎮(zhèn)福寧村黨支部書記 謝興昌
【謝興昌同期】
為了穩(wěn)得住老百姓,就趕快要把那個渠要維修起來。
莆田市教育局局長 福建省首批援寧工作隊隊員 卓金賢
【卓金賢同期】
給你這個崗位,意味著給你這個職責,沒有退路,不管干哪一項工作必須往前沖。
【解說】
經(jīng)過連夜搶修,終于排除了險情,而引入黃河水,也為閩寧村的建設和發(fā)展奠定了第一塊基石。從挖水渠,打水井,到修公路,建學校,閩寧村一天天在改變著模樣,為日后成為移民城鎮(zhèn)打下根基。
自1997年以來,福建總共選派11批183名干部到寧夏貧困地區(qū)掛職幫扶。
第二批援寧干部馬國林,奮戰(zhàn)80天,在無水區(qū)打出了第一口水井。
第七批援寧干部陳永共,結束了西吉縣沒有工業(yè)的歷史。
第十批援寧干部李仲福,舉家援寧,推動“寧貨閩賣”。
一批又一批援寧干部接續(xù)努力,推動著閩寧鎮(zhèn)的蛻變,推動著西海固的新生。
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寧工作隊領隊 固原市委常委 政府副市長 黃水木
【黃水木采訪】
我們在閩寧協(xié)作過程當中,福建作為幫扶方,只要一個人沒有脫貧,我想我們跟寧夏一樣,我們都肩負著一份很重要的責任。
秦腔:移民扶貧情意濃,閩寧合作暖人心,雙孢蘑菇致富快,多虧福建扶貧隊……
【解說】
作為閩寧村的第一代移民,1998年,劉昌富從西吉縣搬遷到閩寧村,當時和其他移民一樣,首先面對的是如何生存的難題,正是福建省援寧扶貧隊的到來,給他帶來了希望和轉機。
閩寧鎮(zhèn)園藝村村民 ?劉昌富
【劉昌富同期】
扶貧隊來的時候,就幫助我們種蘑菇這個項目,不肯接受新事物的人跟我們說那東西賺不了錢,你們還是好好種你們的土豆去吧。
【解說】
不過,勇于嘗試的劉昌富還是種起了蘑菇,在科技人員的幫助下,他靠著種下的第一茬蘑菇,收入了800多塊錢,他不僅是村里第一個種蘑菇的人,也是第一個靠菌菇脫貧致富的人。
這本賬冊劉昌富用了二十來年,賬冊內(nèi)頁上有一行題字,發(fā)展菌草,永別貧困,這是福建農(nóng)林大學的林占熺教授為他題寫的。
【林占熺同期】
同學們好,林老師好。
【解說】
林占熺,福建農(nóng)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人稱“菌草之父”。
【林占熺同期】
在閩寧鎮(zhèn)種(菌菇)的時候,先在幾個貧困農(nóng)戶示范,示范完以后呢……
【解說】
1997年4月,菌草技術被列入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項目,以產(chǎn)富民,產(chǎn)業(yè)扶貧就此開始。
福建農(nóng)林大學教授 ?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林占熺
【林占熺同期】
我們是代表福建去(寧夏)扶貧,如果搞失敗的話,這個損失影響的不是我們自己,是福建的形象受到影響,壓力很大。
【解說】
此時,對閩寧村來說,不僅要幫助更多的西海固人搬出大山,更迫切需要技術和產(chǎn)業(yè),讓這些移民能夠在新的土地上扎根。由于南北氣候水土的差異,福建室外大棚的模式并不適合寧夏,為了培育出與當?shù)厮料喾谋就聊⒐剑终紵鐜е闹衷趯幭牡呐黻柨h進行試點,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在二十多戶村民家里開始了技術攻關。
福建農(nóng)林大學教授 ?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林占熺
【林占熺同期】
拿著手電到人家家里看,這個窯洞到底有多大多深,種菇能種多少,只要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就前功盡棄。那幾年,我的手機是24小時開著,他們半夜三更可以掛電話給我,說林老師,現(xiàn)在這邊風很大了,我說你趕快去測一下那個溫度多少,通氣窗趕快要調(diào)整。
【解說】
三個月后,隨著蘑菇獲得豐收,每個種植戶平均增收2000元。彭陽縣試種成功,菌草栽培開始轉至閩寧村。
從2005年開始,閩寧村在短時間內(nèi),連續(xù)向上??者\蘑菇近60噸,高峰時期,銀川飛機的貨艙內(nèi)全部被閩寧村的蘑菇裝滿。菌草技術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迅速推廣開來,被譽為“東西協(xié)作扶貧的希望”。
2020年7月17日,已經(jīng)77歲高齡的林占熺教授又一次來到了寧夏。
【林占熺同期】
現(xiàn)在他們(移民)已經(jīng)脫貧了,但脫貧只是低水平的脫貧,還要更高水平的發(fā)展。
【解說】
二十多載幫扶歲月,兩千多公里的距離,林教授已經(jīng)往返穿梭了四十多趟。
巨菌草由林占熺從國外引進,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改良培育,不僅可以做菌菇的培養(yǎng)料,還可以為牲畜養(yǎng)殖提供高品質(zhì)飼料。
這是林占熺教授給當?shù)貛淼男碌闹赂环桨浮?/p>
【林占熺劉昌富在田里的互動】
增多營養(yǎng),增多陽光,防雜草,這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今年你的示范很成功啊,不是十萬二十萬的收入,是一百萬兩百萬的收入了。種蘑菇的時候我?guī)ь^成功了,他們還是都跟著來了,現(xiàn)在種草成功了,他們還是會跟著來的,真感激。不客氣,應該的,是我們福建閩寧協(xié)作的成果,當然我心里也是非常高興的。
【解說】
產(chǎn)業(yè)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二十多年來,福建向?qū)幭呐沙隽藘汕Ф嗝萍既藛T,他們帶來新技術和新觀念,培育出一個個具有廣闊前景的新產(chǎn)業(yè),為脫貧攻堅貢獻新力量。
賀蘭神(寧夏)國際葡萄酒莊有限公司 ?陳德啟 ?董事長
【陳德啟同期】
我就喜歡這個地方從來沒開墾過的這種清香味,總書記在福建的時候一直號召閩商來開發(fā)西部。
【解說】
優(yōu)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xié)作,共同發(fā)展的閩寧協(xié)作,正在持續(xù)匯聚“愛拼會贏”的力量。
十三年前,陳德啟從福建晉江來到寧夏,一眼便看中了這里的發(fā)展前景。
賀蘭山東麓,北緯38.5度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擁有種植葡萄所需的各種最佳條件。
【陳德啟同期】
做井,倒了那一半,土慢慢推下來,推到這邊上來,這邊就深了,高差就多了,懂這個道理嗎?
【解說】
然而,在這不毛之地建造葡萄產(chǎn)業(yè)園,面對的困難遠遠超出預料,這里常年風沙肆虐。
【陳德啟同期】
當?shù)氐倪@些老板說這個老板腦子進水了,這個戈壁灘你能做什么,就不可能的,然后我就看準一個,干就一定要干到底。
【解說】
為了改造戈壁灘,陳德啟先后投入十多億元,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為了灌溉,他又聯(lián)系當?shù)夭块T,拉起了電線;甚至挖地300米,尋找水源。
賀蘭山下的冬天,最低氣溫零下二十多攝氏度。他就住在活動板房,一住就是十年。
賀蘭神(寧夏)國際葡萄酒莊有限公司 ?陳德啟 ?董事長
同期:吃了一個多月的泡面,有時候吃泡面的時候,風一吹過來,(板房)房頂掀翻過一次,跟人家開玩笑,我是我來種葡萄先來種樹,我說死了也要種在這邊啦。
【解說】
一鍬一鎬,持續(xù)造林,葡萄還沒種,陳德啟的基地卻拿下了“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稱號。
戈壁灘的環(huán)境就此逐漸改善,但葡萄產(chǎn)量的提升卻很緩慢,枯死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陳德啟逐漸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深溝矮種”技術,讓葡萄的成活率達到了90%。
【陳德啟同期】
“深溝矮種”大概就像這個樣子,一個芽是在這個底下,這樣的就直接埋土了,葡萄又長得健康,以后就永遠不要動它了。
【解說】
十幾年下來,十萬畝葡萄園,500萬棵白楊樹讓荒灘披上綠裝,現(xiàn)代化酒莊也隨之建成,將賀蘭山麓的優(yōu)質(zhì)葡萄釀成一桶桶美酒。如今,陳德啟的葡萄酒幾乎年年斬獲國際大獎。
【陳德啟同期】
我如果這個做的小小的能扶貧多少,對嗎?你一定要有這種精神,愛拼才能拼起來,這個企業(yè)做大發(fā)展大,才能解決這么多的扶貧就業(yè)。
【解說】
如今,數(shù)十家企業(yè)參與葡萄產(chǎn)業(yè),為當?shù)貏?chuàng)造了十二萬個就業(yè)崗位,也就此改變了許許多多西海固移民家庭的命運。
【陳德啟同期工人老趙同期互動】
你現(xiàn)在一個月的錢(工資)等于以前老家一年。
是我在老家(收入)的十倍。
現(xiàn)在就十倍,是嗎?
對,你太太有在這邊嗎?
也在這邊干著。
這都是雙職工,大家以前都在一起的村民就一起來做,董事長先帶動我們先富起來,我們再帶動工人富起來,就是這個意思。
【解說】
產(chǎn)業(yè)是龍頭、是帶動。各路閩商紛紛而來,在賀蘭山下,黃河岸邊,打造一片投資興業(yè)的熱土。已有5700多家閩商企業(yè)扎根于寧夏各地,并帶來800多億元的發(fā)展資金。
產(chǎn)業(yè)興旺帶來發(fā)展的動力,推動閩寧村迅速拓展為現(xiàn)代化的閩寧鎮(zhèn),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1997年的500元,躍升至2019年的1.39萬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扶貧辦主任 梁積裕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扶貧辦主任 梁積裕 采訪】
福建有豐富的市場,科技、資金、技術方面的優(yōu)勢,寧夏有豐富的農(nóng)產(chǎn)品優(yōu)勢,雙方合作推動產(chǎn)業(yè)合作,這是增強我們寧夏,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qū),造血功能的有效措施。
【解說】
閩寧扶貧車間,開在家門口的脫貧“夢工廠”,原本賦閑在家的婦女,活躍在電商業(yè)務流水線上。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這位移民搬遷戶——馬燕。 ?
【馬燕同期】
28塊8,還會給你送一罐紅棗圈,也就是兩罐28塊8……
【解說】
如今,她帶貨主播的名頭,已經(jīng)十里八鄉(xiāng),遠近皆知,可就在三個月前,她還是一位連字都不認識幾個的家庭婦女。
閩寧鎮(zhèn)原隆村村民 ?馬燕
【馬燕同期】
小學都沒念完,我爸他說,丫頭家上多了學沒用。
【解說】
2012年,在易地搬遷政策下,馬燕搬到了閩寧鎮(zhèn),這也是她二十多年來,第一次看到大山外的世界。
【馬燕同期】
感覺大家都是開的小車,走的是(柏)油路,說話的素質(zhì)挺高的,害怕別人用歧視的眼光看我,去了什么地方上面有字,可是我不敢勇敢地去讀一下這個字。跟朋友一起出去的時候,人家就問我吃什么東西,我(不認識)拿著那個菜(單),我都不知道我要吃什么,這是讓我最不好受的一回。
【解說】
扶貧,不能少了扶智,在閩寧對口幫扶資金的支持下,閩寧鎮(zhèn)興建起多個扶貧車間,許多跟馬燕一樣文化基礎薄弱的移民搬遷戶,不僅能在家門口接受培訓,實現(xiàn)就業(yè),還有機會自我發(fā)展。
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寧工作隊隊員 永寧縣委常委 閩寧鎮(zhèn)黨委副書記 ?張延能
【張延能采訪】
通過閩寧資金,給企業(yè)建立扶持,建檔立卡戶,比如說他一個一個月可能工資就領到1000元到1500元,我們給予一個月1500元的補貼,從農(nóng)民變成產(chǎn)業(yè)工人,其實就是一個(自我)身份的轉變。
【解說】
2019年,馬燕迎來了人生改變的契機。在扶貧車間,她和同事們開始學習認知產(chǎn)品名稱,學習成為電商主播。
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負責人 ?徐美佳
【徐美佳 馬燕同期對話】
你給(觀眾)怎么介紹咱們車間,你給他們怎么去推薦咱們車間的這些產(chǎn)品,你就想怎么說,你就找心里話說就行,你也別緊張,沒事,你就當沖著姐妹在講,講咱們的產(chǎn)品,說實話就光一句“歡迎走進我們閩寧巧媳婦的直播間”,就這一句,我們可能連了有三天。
我給大家,就是還是不會,說不出口。
然后我們再教“話術”的時候,微信群里面都不能打字,就是用語音去溝通,用語音給她們先去教。
【解說】
下班后,馬燕就會向他二年級的兒子學習寫字。
【馬燕和孩子的同期】
你給媽媽教一下這個吧,因為媽媽平時在廠里上班的時候特別需要這些字。下面是一橫,一橫,一豎,錯了。
【解說】
一撇一捺中,寫下的是馬燕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馬燕同期】
扶貧車間給我一個去嘗試的平臺,可是也是我內(nèi)心放下以前的沉重,所以我現(xiàn)在看什么事情,我感覺好像都是好的。
【解說】
擺脫貧困,人們改變的不僅是生活,還有人,人的命運和精神。
【解說】
馬燕所在的直播團隊一共有6個姐妹,開辦帶貨直播以來,僅僅三個月,她們便創(chuàng)造了每月銷售額超十萬元的業(yè)績。
【女工同期】
感覺睡覺都能笑醒的那種感覺。大家早上好,歡迎來到閩寧巧媳婦的直播間,希望自己生活好一點,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吧。
【解說】
二十多年來,在閩寧鎮(zhèn)移民示范區(qū)帶動下,100多萬西海固貧困人口遷徙到寧夏北部平原,改造出黃河兩岸的片片綠洲,從而走出貧困,擁抱小康。
當昔日的干沙灘變成綠樹成蔭、良田萬頃、百姓富足的金沙灘,它印證著閩寧協(xié)作的奮斗成果,度量著夢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變化,也以這山河變遷回應著當年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