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巴女人
編者按
在川、滇、藏三省交界處,橫斷山脈腹地的西藏昌都芒康鹽井地區(qū),古老而原始的生活方式被女人們用生命和信念延續(xù)著。她們執(zhí)著守護的就是一種能夠改變我們所有人味蕾的神奇之物——鹽巴。女人們從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她們與鹽田割舍不斷的緣分,這群為鹽而生的女人們,將生命澆灌進一塊塊方形的鹽田中,享受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也品味著五味雜陳的人生,在原始和現(xiàn)代的碰撞中尋找她們的未來。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張明芳?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肖睿
清晨,當太陽從橫斷山脈層疊的群山中緩緩升起,藏族婦女扎西旺姆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她將彩色的頭巾編進頭發(fā)里,纏繞在頭上,打酥油茶、準備一家人的早飯,草草吃了幾口飯,便戴上寬檐的白色帽子,拿上兩塊鐵皮,準備出門,她的腳步聲,驚醒了院子里的小牛犢。
青藏高原東南角,瀾滄江水咆哮著奔流前進,一片險峻中透露著靈秀之氣的秘境之地,這里是西藏昌都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xiāng)加達村,這個僅有兩百多戶千余人的小村,它小得幾乎可以讓過往的車輛忽略它的存在。然而,這里的先民們卻用千年前發(fā)明的手工制鹽法在這幾乎閉塞的河谷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鹽的帝國。
采鹽女合影。林海音/攝
風和光的恩賜
“呲呲……呲呲……”扎西旺姆彎著腰,左手手肘靠在膝蓋處,右手拿著比菜刀略大的鐵片,從左往右將鹽輕輕刮起,再反手繼續(xù)從左往右刮,這樣循環(huán)往復,腳下七八平方米的鹽田一會工夫就刮出一朵白色的“鹽花”。
“要趁著鹽田還有點水分的時候刮,太干了白鹽就分離不出來了。”扎西旺姆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刮鹽的要領,“刮鹽的力度也很重要,刮重了會刮出泥,刮輕了鹽刮不干凈?!?/p>
連續(xù)刮了幾塊鹽田后,扎西旺姆起身,錘了錘腰。放眼望去,她置身的鹽田如同一塊一塊巧克力拼接在一起,蔓延1000多米,遠處的鹽田上也出現(xiàn)幾個影影綽綽的身影,那是同樣在鹽田上干活兒的婦女。
“不知道到底什么時候有的鹽田,聽說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吧?!?扎西旺姆一邊繼續(xù)干活兒一邊和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閑聊著,手腕上的象牙鐲子不斷晃動著,上面細細的裂紋證明它有些年頭了。“這是我媽媽的媽媽傳給她的,媽媽又傳給了我。”正如腳下的鹽田和手中的技藝一樣,是女人們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不同的是原本30多塊的鹽田如今在扎西旺姆手里已經(jīng)發(fā)展到70塊。
一個人打理70塊鹽田非常辛苦,前幾年還有母親的幫忙,如今母親的身體也大不如前了,鹽田的活兒都落在扎西旺姆一個人身上。她也因此被視為“村里最能干的女人”。
“最能干”的扎西旺姆從8歲開始下鹽田干活兒,如今38歲的她臉上寫滿30年的辛苦和滄桑,黝黑的皮膚證明風吹日曬并沒有善待她,然而風和光卻賜予了她最珍貴的禮物,那就是鹽巴。
據(jù)資料記載,加達村所在的鹽井鄉(xiāng),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處,因當?shù)靥禺a(chǎn)井鹽而得名。千萬年前這片土地還處在海平面底下,因為印度板塊的劇烈擠壓,地殼運動導致山脈隆起,海水隨之成為地下湖泊,因此也就有了取之不盡的鹽水。
據(jù)清朝宣統(tǒng)年間的《鹽井鄉(xiāng)土志》記載,“鹽井氣候,四季溫和,而鹽井暑令熱度至七十度(注:華氏)止……且常年多南風,晝夜不息……然究之空氣干燥,無論雨雪時至半空即為大風吹散……而鹽井雨雪不易到也?!贝说赜暄┥佟⑷照諒?、風力大,因此特別適于曬鹽。
當?shù)厝私榻B,古鹽田歷史悠久,早在唐朝,西藏吐蕃王朝時期,就有先民開發(fā)鹽田,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這附近共有三個村落,位于瀾滄江東岸的是上鹽井村和下鹽井村,位于西岸的則是加達村,由于地址、土壤、水文等條件差異,兩岸生產(chǎn)的鹽有很大的區(qū)別,分為紅白兩色。紅鹽產(chǎn)生的原因是因為加達村鹽田用當?shù)氐募t粘土墊底,所以曬出的鹽為紫紅色,稱為紅鹽(俗稱桃花鹽);東岸的鹽田不是用紅粘土墊底,所以曬出的鹽為白色,稱為白鹽(俗稱雪花鹽)。事實上,無論是東岸還是西岸,每塊鹽田需要刮三層鹽,先刮的第一層鹽較潔白,供人食用,后刮的二三層鹽成色較差,供牲畜食用。
對于鹽的發(fā)現(xiàn),人們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考證,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大自然的確對于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眷顧。從溫泉溶解含鹽地層形成的鹵水在這里出露地表,到后來的人們對于古老采鹽技藝的世代傳承;從《格薩爾王》中記載的鹽的戰(zhàn)場到茶馬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這里始終與鹽有著割舍不斷的緣分,也正是這份天賜的緣分,讓這里成為世界上唯一延續(xù)至今的原始人工曬鹽場地,也讓鹽成為這片土地上的女人維系一生的牽絆。
而這種牽絆對于扎西旺姆來說更為具體。她從小跟著母親在鹽田長大,看著母親從江邊的鹵水井里背出鹵水,或是把鹵水倒入鹽田下的貯鹵池,或是直接將背出的鹵水倒入鹽田。扎西旺姆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鹵水井平均有六七米深,一次只能下井一人,要沿很陡的梯子爬入鹵水井中,用樺樹皮做的小瓢將鹵水舀入桶中,上來時要先把鹵水桶放在前胸。每天挑著水桶在鹵水井和鹽田間來回上百次,然后再曬鹽、刮鹽、收鹽、背鹽。
每年3~4月的時候風高日烈,是曬鹽最好的季節(jié),因此每到那時,為了能多打一些鹵水、多曬一些鹽,扎西旺姆和媽媽有時甚至會睡在鹽田旁邊的小屋里。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母親的腰越來越彎,而扎西旺姆也在鹽田里度過了整個童年、少女時期,直到結婚生子。
如今的扎西旺姆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鹽田的收入是家庭的主要來源。扎西旺姆為我們算了一筆賬,一塊鹽田一年可收入1000元,70塊鹽田就是7萬元。這小小的白色結晶對于她來說,是母親的藥費,是子女的學費,是整個家庭的依賴。
來與去的守候
“去加土若(藏語,意為‘請喝酥油茶’)”,扎西旺姆的媽媽索郎曲措倒出幾杯熱氣騰騰的酥油茶招待記者,已經(jīng)73歲的索郎曲措留著一頭花白的短發(fā),佝僂著身體,由于長年彎腰勞作,她的軀體已經(jīng)彎成將近90度。
喝一口咸香醇厚的酥油茶,扎西旺姆勞作了一天的困乏也消解了大半。她喜歡喝用自己曬出的鹽打的酥油茶,“不僅色澤好,而且味道特別香!”扎西旺姆露出燦爛的笑容,旁邊的媽媽索郎曲措也附和著點點頭。
索郎曲措和女兒一樣,很小就開始了采鹽的工作。那時家里貧困,很長一段時間索郎曲措都是挽著褲腿光著腳在鹽田里工作,手腳長年累月地泡在鹵水里,如今她的關節(jié)不太好了,走起路來腿腳也變得很慢。
索郎曲措回憶,小時候跟著媽媽去鹽田采鹽,爸爸和村里的男人去走馬幫,出門前夜把鹽裝上,第二天一早喝口酥油茶就踏上了險峻的山路。
在歷史上,鹽井是茶馬古道上極其重要的物資交換集散地,女人們曬的鹽被男人們運到四川的巴塘、理塘以及云南的德欽、維西等地。
“這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麗、景色最迷人的山水畫廊;這是一道風土人情最奇特,人文歷史最神秘的文化風景線;這是一根維系漢藏等多民族和諧共生,血脈相連的友誼紐帶?!比藗儗Α安桉R古道”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評價,然而對加達村的女人們來說,這條路承載著她們的生計和掛念。
索郎曲措印象中,父親一走就是十天半個月,父親走后,母親總是在院子里默默祈禱,或是一個人偷偷流淚。小時候索郎曲措常常跟著大人們?nèi)ヤ伒鯓?,吊橋是馬幫回來的必經(jīng)之路,沒有固定住的木板只是鋪在吊橋的鐵鎖上,風一吹就會掉下來,索郎曲措就曾親眼看到有人掉下瀾滄江。他們要不斷地鋪木板才能保證男人們回來安全地過橋,索郎曲措就這樣邊鋪吊橋,邊等著爸爸的歸來。
每次爸爸從外面回到家,都會是索郎曲措最開心的一天,不但因為爸爸回家了,還因為他在帶回糧食的同時,還會給家人帶一些“禮物”——村里沒有的肉和油。跑馬幫回來,爸爸也很少在家休息,他會去山上找木材,把松樹的皮剝下來做成挑鹵水的桶。等到鹽再收獲后,他就又該走過吊橋再次出發(fā)了。
如今的吊橋已經(jīng)鋪上了厚厚的木板,并牢牢地固定在鐵鎖上。但如今人們也很少使用這座吊橋了,取而代之的是幾百米不遠處已經(jīng)修好的水泥橋。
改變正在這崇山峻嶺之間不斷發(fā)生。
土路變成了水泥路,一腳水一腳泥去鹽田的日子沒有了;
村口裝上了路燈,打著火把去鹽田的日子沒有了;
抽水泵代替了人工背水,往返上百次背鹵水的日子沒有了……
男人們也不需要跋山涉水出去賣鹽,聯(lián)系好客戶和價格,一輛輛貨車就可以載著鹽運送到需要它們的地方。
“以前再怎么干,再怎么賣力,日子都好不起來,現(xiàn)在只要肯努力,生活就會朝越來越好的方向走?!彼骼汕胝f。
如今的索郎曲措雖然不下鹽田了,偶爾她還會走到村口,去看看自家的鹽田,?“辛苦是肯定的,但是辛苦能換來吃得飽、穿得暖,很值得?!痹诶先搜劾铮}田就是一切,是值得她用信念和生命來守護的。
咸與甜的交織
“快來,嘗嘗我家的甜茶好喝嗎?”扎西措姆滿臉微笑,遞來幾杯自家做的甜茶。這一天,扎西措姆家收獲玉米,作為閨蜜的扎西旺姆前去幫忙,時值中午,扎西措姆邀請所有來幫忙的婦女們一起吃飯,七八個婦女圍在餐桌前有說有笑,用藏語聊著家常。
在加達村,蓋房子、收玉米、種地撒糞等等都會有很多村民來幫忙,互相協(xié)作是村民們的生存法則。
坐在餐桌角落里的次仁拉姆靜靜地看著大家聊天,不怎么說話的她還惦記著家里的20塊鹽田上的活計。
50歲的次仁拉姆看起來要比同齡人蒼老很多,與記者對話時,長滿老繭的手不知所措地摩擦著,手指甲里滿是黑色的污垢。
次仁拉姆23歲時嫁給同村的丈夫,“我丈夫比我大16歲?!贝稳世凡缓靡馑嫉赝轮囝^說,加達村由于地處閉塞,同村通婚的人很多。那個年代婦女們的婚姻是否與愛情有關,沒人能說得清楚,“因為年齡到了,有合適的人,看著還不錯就結婚了?!边@是女人們給出最多的答案。
婚后,次仁拉姆與丈夫育有兩個女兒,但是丈夫身體不好,也不愛干活兒,家里的大小事務都是次仁拉姆在操持。
“不想干活兒了,你去干吧?!闭煞蚩偸侨咏o次仁拉姆這樣一句話?!笆裁词露甲屛乙粋€人干,干脆離婚算了?!贝稳世芬矔€氣說出這樣的話。
每當這時,次仁拉姆就會把怒氣發(fā)泄在鹽田上,她拿著重兩三斤的類似電熨斗的木制工具狠狠地拍打著鹽田,這是收鹽后的步驟,讓鹽田平整,防止鹽田再次灌滿水后發(fā)生滲漏。
拍打著一寸寸的鹽田,次仁拉姆的嘴里一陣苦咸,分不清是淚水的咸還是鹽粒的咸,從未走出過加達村的次仁拉姆對丈夫的感情和這鹽田一樣,是辛苦的源頭,卻也離不開放不下。
爭吵總是在女兒的勸慰下作罷,“等我大學畢業(yè)找到工作了,我照顧你們,別離了?!贝笈畠呵胱楷斦f。
大女兒在讀大學,小女兒在上高中,家里掛滿了兩個女兒的獎狀,她們讓次仁拉姆引以為傲,每次和女兒視頻聊天是次仁拉姆最幸福的時刻。
在鹽田辛苦勞作的女人們,對于丈夫似乎都格外包容。走在加達村的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女人背著一袋100斤的鹽走在路上,或是背著一袋糞撒到地里,卻很少看到男人們。唯一一次看到最多的男人是在村廣場的大樹下圍坐在一起打牌。“男人們多是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很少?!奔舆_村書記格松登鄧這樣解釋。
扎西旺姆的丈夫也一直在做一些小生意,“把鹽賣到遠一點的地方,在外面一袋鹽可以換一袋青稞,但在本地要4袋鹽才能換一袋青稞?!痹魍氛f,“現(xiàn)在家里生活好了,丈夫有時候也會‘不務正業(yè)’。”
丈夫這個“不務正業(yè)”的愛好就是賽馬?!叭绻也还苤?,他經(jīng)常會花大價錢買一些沒用的馬具,或是干脆買匹馬回來?!币驗橘愸R,扎西旺姆和丈夫沒少鬧過別扭。
雖然丈夫偶爾“不靠譜”,但夫妻二人的辛勤勞動還是讓這個家庭過上了相對富足的生活。扎西旺姆家的房子蓋好有10年了,是村里比較早蓋新房的家庭,“當時蓋房花了20余萬元,一年就蓋好了?!痹魍沸ζ饋砻佳蹚潖潱腋R缬谘员?。
與次仁拉姆和扎西旺姆都是本村人不同,卓嘎是個外來媳婦兒,卓嘎和丈夫是網(wǎng)戀認識的,18歲那年,她從芒康縣帶著父母陪嫁的10頭牦牛嫁到加達村。現(xiàn)在25歲的她有了兩個女兒,大女兒上小學一年級,小女兒兩歲半。
卓嘎很愛美,同為采鹽女的她比村里的其他婦女看起來要白很多,她去鹽田時也要精心打扮,戴上喜歡的首飾,穿上干凈利落的衣服。她最喜歡的化妝品就是防曬化妝品,光帶來了鹽,也帶來了皮膚損傷。在內(nèi)容媒體新世相聯(lián)合中國婦女報和中國國貨護膚品牌HBN,拍攝短片《與光同行的她們》時,在知名女性攝影師林海音的鏡頭下,她和其他采鹽女一樣,展現(xiàn)了自己與光同行的生活方式和迎光向上的積極態(tài)度。
像她這個年紀在鹽田干活兒的女人不多,卓嘎家里有19塊鹽田,丈夫在拉薩開裝載機,往往過年才會回來一次?!按禾斓臅r候鹽田里活兒多,家里只有我一個人干,有時候忙起來一天都吃不上飯。”
忙碌和辛苦還是小事,最讓卓嘎害怕的是一次打鹵水時不小心觸電,她被電暈了過去,“當時我覺得自己可能會沒命了”,卓嘎至今都還心有余悸。
卓嘎的公公婆婆身體都不好,每年吃藥要花去三四萬元,家里的經(jīng)濟負擔很重。記者參觀卓嘎家時,看到黑漆漆的廚房時,卓嘎趕忙解釋,她再攢一點錢,明年就可以蓋新房子,到時候,她想把舊的廚房徹底翻新,還要再蓋一個浴室?!跋胍臇|西還是挺多的,一點點去實現(xiàn)吧?!弊扛聦τ浾哒f,也像是在對自己說。
卓嘎在鹽田上刮鹽。張明芳/攝
新與舊的碰撞
“你看他給我穿的衣服,褲子還露在外面!”17歲的格松曲珍嗔怪著說。她正在試父親給她買的新藏袍,棕色的藏袍穿在纖瘦的格松曲珍身上,顯然有些過大,小伙伴達瓦一番調整后,藏袍又變短了,露出里面的牛仔褲。
格松曲珍的家住在村口,由于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家里還賣些飲料、方便面給過往的游客。曲珍有著屬于這個年紀女孩的活潑靈動,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和鹽田一樣的巧克力膚色為她的顏值加分不少。
“買鹽嗎?紅鹽5塊一包,白鹽20塊一包?!贝┥喜嘏酆蟮那溥€不忘向過往游客推銷自家的鹽。
生在鹽井,長在鹽井,然而曲珍從沒下過鹽田。
她8個月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父親一個人拉扯她和兩個哥哥長大,如今曲珍的大哥大學畢業(yè)后在芒康縣工作,二哥還在南昌讀大學。曲珍是讀完初三后就不再上學了,她的成績其實考上了高中,但因為父親身體一直不好,家里的大小事宜都無人打理,她離開了校園。
雖然留在家里,但曲珍并沒有成為一名采鹽女?!案赣H心疼我,覺得采鹽的工作太辛苦,所以不讓我去鹽田干活兒,家里的25塊鹽田就請親戚幫忙照料,收獲的鹽分給親戚一半做答謝?!鼻浣忉?。
曲珍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在村口向游客賣鹽。千年古鹽田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將鹽包裝成一袋袋向游客兜售,也成了加達村婦女、兒童的一項工作。
曲珍從八九歲時就開始賣鹽,但她的收入時好時壞。“昨天我只賣了5塊錢。”曲珍不好意思地眨眨眼。
曲珍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寒暑假,她的好朋友們都放假回到村里,她會和朋友們一起去泡溫泉吃大餐,聽朋友們講講校園里的趣事,外面的一切都令她向往。
曲珍站在鹽田看向遠方,她在計劃著去看更遠的世界。林海音/攝
“我想等成年后就出去打工,看看更遠的、外面的世界?!彼钕肴サ某鞘惺锹尻?,因為那里是她偶像的家鄉(xiāng),“我志不在這里,我也不屬于這里?!鼻湫χf,露出潔白的牙齒和可愛的酒窩。
“小姑娘一個人怎么能去那么遠呢?家里的鹽田誰來看著呢?!鼻涞陌职质且晃粣鬯樗槟畹呐掷项^,每當曲珍出門時,爸爸總是叮囑“八點之前必須回家?!薄爸懒?,知道了!”曲珍應和著,騎著小摩托飛奔而去。
“家里的鹽田誰來看著呢?”這似乎是村里每一位采鹽人的未來命題。
如今,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在外上學,“80個大學生、71個高中生、73個初中生。”格松登鄧脫口而出村里的教育成果,知識正在慢慢改變這個村莊的未來。
曲措卓瑪就是受益者之一,21歲的她如今在西藏大學讀大四,她6歲開始去鹽田,挑著小小的桶跟在媽媽身后。在江邊游泳,用瓶子收集鹽田下面的鹽柱,那些在重力作用下結晶成像鐘乳石般的鹽鐘乳質地細膩潔白,空心的構造,像薄薄的冰層,手輕輕一碰就碎,曲措卓瑪小時候對鹽田的記憶一直刻在心里。
用曲措卓瑪?shù)脑捳f,她10歲的時候才開始“湊熱鬧”上小學。
“別人在學一和二,在我眼里就是一根棍子,兩根棍子?!薄暗谝淮慰荚囁拈T課,我得了5分?!薄叭思铱嫉煤媚锚劆睿叶疾恢涝诟墒裁?。”曲措卓瑪想繼續(xù)回到鹽田干活兒,她的班主任攔住了她:“你學得很快,一定要繼續(xù)上!”
五年級第一次期末考試,曲措卓瑪考了年級第二,拿到人生第一張獎狀。自此之后,即使家人輪流反對她繼續(xù)上學,她還是執(zhí)意要上?!拔也幌胂駛€‘保姆’似的在家里了,我想好好上學,放假之后我會好好干活兒?!?/p>
如今的曲措卓瑪走出了鹽田,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我想畢業(yè)后當一名老師,是老師改變了我的命運?!?/p>
“家里的鹽田誰來繼承呢?”媽媽次仁拉姆也問過她這個問題。“讓別人弄吧,我和妹妹將來都在外面工作,不會回去了?!?/p>
“你想得太簡單了,一個家的年輕人不回來了,那一個村的年輕人還有多少能回來呢?”媽媽的話也戳中了曲措卓瑪,她不想用“衰落”形容自己的家鄉(xiāng)。但是鹽田的未來會走向何方呢?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贝稳世返皖^摳著指甲說。
“家里總要有一個孩子來繼承啊?!痹魍窊崦笱黎C子說。
“我啊,不想讓孩子繼續(xù)干鹽田,太辛苦了!”卓嘎賣力地掃著鹽巴說。
當夕陽褪去最后一絲余暉,鹽巴女人們還在鹽田上不知疲倦地勞作著,將生命澆灌進一塊塊方形的鹽田中,享受著饋贈,也品嘗著苦累,就像這奔騰的江水只顧向前,從未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