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 |
參評項目 |
系列報道(新媒體) |
|
體裁 |
? |
|||
語種 |
中文 |
|||
作者(主創(chuàng)人員) |
集體 |
編輯 |
集體 |
|
原創(chuàng)單位 |
河南日報社·大河網(wǎng) |
發(fā)布平臺 |
大河網(wǎng)、河南日報客戶端 |
|
作品鏈接和二維碼 |
(附后) |
發(fā)布日期 |
2022-04-04 到 2022-08-20 |
|
字數(shù)/時長 |
3618字?、0:11:20 |
|||
采編過程(作品簡介) |
焦桐常青,精神永存。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重要論述,讓焦裕祿精神在新時代發(fā)揚光大、歷久彌新,根據(jù)中央、省委統(tǒng)一安排部署,2022年8月15日,由中央網(wǎng)信辦指導,河南省委組織部、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委網(wǎng)信辦、河南日報社等單位主辦的“‘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網(wǎng)絡主題采訪活動正式啟動。 聚焦“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主線推出系列報道,河南日報所屬系列媒體陸續(xù)推出“焦桐花開豐碑永駐”“好時節(jié)再讀焦裕祿”“好大一棵樹”“一棵泡桐映初心”“再尋焦裕祿·坐標”“桐心澄碧”等系列報道。同時,大河網(wǎng)技術賦能,推出《“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一棵泡桐映初心》大型融媒專題,集納“蘭考脫貧記”“讀你千遍也不厭倦”“我是一棵桐樹苗”“青年人眼中的焦裕祿”“焦桐版《夜空中最亮的星》音樂MV”等策劃報道,通過專題、新聞、視頻、海報、評論、互動話題等全媒體形式,展現(xiàn)了焦裕祿精神的時代價值,反映了焦裕祿精神力量感召下中原大地發(fā)生的巨變。 |
|||
社會效果 |
“‘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系列報道從2022年4月開始啟動,通過不同形式的融媒呈現(xiàn),以及分話題的設置和引領,將主題熱度持續(xù)推高。8月15日,“‘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網(wǎng)絡主題采訪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中央和省內的30余家媒體組成的采訪團,推出了一系列飽含真情的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的主題報道,挖掘出許多鮮為人知的焦裕祿成長、生活、工作的精彩故事,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掀起了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新熱潮。 網(wǎng)上網(wǎng)下同頻共振,線上線下聚合發(fā)聲。據(jù)統(tǒng)計,2022年全網(wǎng)發(fā)布相關內容超10000篇。主話題#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登上微博全國要聞榜,主題宣傳短視頻被《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光明網(wǎng)、中國日報網(wǎng)、央視網(wǎng)等100多家媒體轉發(fā),全網(wǎng)傳播總量超過1.5億,引發(fā)網(wǎng)民廣泛關注。網(wǎng)友“流蘇”說:“焦裕祿精神像一盞明燈,艱苦奮斗、迎難而上,我們要做讓人民滿意的答卷人!” |
|||
初評評語(推薦理由) |
歲月流逝,精神永恒。焦裕祿,這個永不褪色的名字,在新時代依然直抵人心、催人奮進。該系列報道聚焦焦裕祿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和發(fā)揚,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傳播效果好。同意推薦。 |
|||
集體人員名單 |
||||
作者(主創(chuàng)人員) |
劉雅鳴、王珂、孟磊、李錚、楊瑞、劉寶獻、萬川明、趙紅、王曦輝、屈芳、李英華、李敬欣、張培君、王鐃、王熙珩、朱琨、劉磊、張紅梅、張磊、婁恒、許會增、郭同歡、胡瀚澤、韓雨松、趙檬、宋向樂、祝傳鵬、梁棟、侯皓、屈曉妍、王坤源、賈溯、趙強、張叢博、孫貝貝、晉遠、侯建勛、孫軼、劉金環(huán)、黃亞芳、時運斌、陳向陽、黃亮、張巧娟、陳冠男、陳曉東、王亞鴿、唐添甜、鄭峰超、韓謹伊、趙龍翱 |
|||
編輯 |
陳夢伊、石金紅、馬巖、王世洋、范昭、王怡瀟、董蕾、馬紹坤、韓淼宇、張龍、彭長香、宋亞猛、孔昊、時碩、李騁宇、耿毅卓、李震、辛裝、孫璐、郭晗、李啟松、姚園園、陳東、李峰、李瑞朝、張利芳、李興化、許笑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