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標題 |
35名貧困村第一書記申請留任 |
參評項目 |
消息? |
語種 |
中文 |
作 者(主創(chuàng)人員) |
夏海軍 |
編輯 |
項良新,李攬月 |
刊播單位 |
安徽日報 |
首發(fā)日期 |
2017年04月10日 |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
頭版???1? |
作品字數(shù) (時長) |
670字 |
采?作 |
安徽日報充分發(fā)揮省委黨報的優(yōu)勢,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有安徽第六批選派干部申請留任的光榮事跡。后聯(lián)系扶貧辦、組織部等部門,統(tǒng)計遞交申請人數(shù)。與此同時,深入貧困村采訪,挖掘留任背后的感人故事。 |
社 |
一是重大的政治意義。脫貧攻堅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安徽日報及時刊發(fā)35個第一書記主動申請留任的事跡后,受到省領導的肯定,為駐村幫扶政策提供決策參考。稿件見報20天后,我省創(chuàng)新出臺實施駐村幫扶措施,全省未出列的貧困村由副處級及以上干部擔任第一書記;鼓勵扶貧干部堅守扶貧一線,申請留任的干部,經過相關考核后全部留任。在脫貧攻堅承上啟下的關鍵時刻,新聞稿件的政治意義重大而深遠。 二是獨家的新聞報道。報道之前,國內尚未有第一書記集體申請留任的報道,此稿系全國獨家發(fā)布。內容權威,有溫度、有深度,受到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主流媒體的“跟風”報道,有力地宣傳了安徽的形象。 三是強烈的社會反響。35個第一書記主動申請留任見報后,引發(fā)國內各界特別是扶貧領域的強烈共鳴和反響,產生了良好的傳播力和社會效益,積極引導了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各級扶貧干部紛紛表示要向35名榜樣看齊,學習他們的奉獻精神。稿件中的報道對象李朝陽,獲得2017年度全國脫貧攻堅獎,為安徽摘得殊榮,成為安徽乃至全國第一書記的榜樣。 |
初?推 |
這篇稿件政治站位高,立意高遠。生動地反映了扶貧干部不畏艱難、勇于奉獻,堅決留任駐村的感人事跡,在全國影響力巨大,是一篇政治意義強、新聞價值極高的優(yōu)秀作品。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