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山上種樹 心底開花

2024-10-30 17:20 | 來源: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山上種樹 心底開花

  75歲的許志剛、許志強是一對雙胞胎,人稱“剛強兄弟”。家住通渭縣榜羅鎮(zhèn)張川村許堡社的老哥倆一輩子除了種地,還用50多年時間干了一件事:種樹。

  可是,如果你問他們,總共種了多少樹?他們會說不知道,因為“沒數(shù)過,也數(shù)不清,別人說有三四百畝”。那有多少種呢?“不記得了??匆姌涿缇拖朕k法買回家,有的好成活,有的不好成活?!蹦腔硕嗌馘X呢?還是不知道,反正是“有點錢就買樹苗”。那樹都種在哪里呢?這個答得上了:路畔畔、荒坡坡、山溝溝、崖邊邊,越種越遠、越種越多……

  2023年5月上旬,“剛強兄弟”來蘭州參加感動甘肅·隴人驕子發(fā)布活動。哥倆是第一次來省城,在城里住了約一周時間,回家時,除了來時隨身帶的一個小包,只多了一件行李:一稈嫩竹苗。竹苗一米多長,帶著葉連著根,不好拿??蛇@根本不是問題。50多年了,一棵棵小樹苗就是這樣一點點帶回家,在家鄉(xiāng)的山坡上扎根生長。50多年了,小伙成了老漢,可那些小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蔚然成林。

“一輩子太愛樹了!”

  起起伏伏的大山將張川村的6個社零零星星地隔開,有的在山這邊,有的在山那邊;有的在山上邊,有的在山下邊。即使是許堡社的100多戶人家,也被一條大溝分作兩半。溝的兩邊有坡有坎有懸崖,懸崖邊上有“剛強兄弟”的家。

  下決心種樹是1968年。那時村里主要種小麥、玉米、土豆等糧食作物,他倆卻想著種樹,不能吃又不能喝,浪費兩個壯勞力,家里人先是不支持。那時哥倆20歲,年輕,想法卻堅決,“燒火沒個柴、蓋房沒個椽、搭個豬圈都找不上幾根細木頭”。水土流失還很嚴重,當?shù)貙贊裣菪渣S土,一場雨就沖得溝溝洼洼,路上、院里刷出幾個大坑……種樹!就這么定了。

  先從房前屋后開始種,有啥苗種啥樹,“那時候樹苗沒地方買,我們就想辦法到處找”。家里養(yǎng)的雞下了幾個蛋,好不容易換了兩三塊錢,不知道要派多少用場,可倒好!讓哥倆買了樹苗。

  許志強家院里的幾棵大樹今已亭亭如蓋,進門一條頗為壯觀的林蔭道,應是最初的勞動成果。如今,誰見了都嘖嘖贊嘆,當年卻是不容易。

  “買了樹苗又種不活,屋里人抱怨得厲害。”可這打消不了哥倆要種樹的念頭,“人要有目標。有了目標,就得堅定。”

  為了心里的目標,他們想了很多招兒,“買回樹苗偷著放到對方那兒,不讓家里人知道。再就是不實話實說,往便宜里說。”70多歲的老人想起當年的“機智”,孩子一樣笑了。后來,兒女們漸漸長大,不時孝敬老人一些錢,不買樹苗還等啥?哥倆種樹的勁頭更足了。

  樹苗得來不容易,種樹也不容易。為了不耽擱地里農(nóng)活,下雨天種、農(nóng)閑了種?!耙幌掠?,地里濕不能下地,正好種樹,樹還容易成活?!睘榱斯套⊙屡系狞S土,哥倆腰里捆著繩子下到半山腰把樹栽到崖壁上,“你說神奇不?種下就活了?,F(xiàn)在樹長大了,人從那兒經(jīng)過,都說這樹長得好。”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我們那兒不缺水,缺路?!毕胍N樹,先得修條道。倆兄弟扛著锨掄著鍬,年復一年終于修出路來,“路修好了,大家都有寬路走。”利用地形,還從崖頂往半山挖了一條一人高的通道,頂上砌了磚、地下踩得實,順著旋轉(zhuǎn)的階梯就可以上下出入。心思之巧,令人嘆為觀止。

  育苗、鋤草、松土……天天年年,筆直的腰桿漸漸彎下去。

  苦不苦?

  “不苦,心里高興,這是勞動帶來的?!?/p>

  楊樹、側柏、油松、黑松、羅漢松、五針松……樹木種類越來越多,“從電視里看到有些地方四季常青,很好看,就想著讓我們這兒也四季常青?!毙值軅z試著種一些南方樹種:棕櫚、芒果等,又種了十多種果樹……春有花、夏有綠、秋有果、冬有松,原本荒禿的山嶺終于綠了。“我們一輩子太愛樹了。幾十年省吃儉用就干了這一件事,可看著滿山都是樹,到處都是綠,心里就高興?!?/p>

  雖是雙胞兄弟,哥倆性格大不相同。哥哥許志剛內(nèi)向溫和、弟弟許志強健談倔強,但哥倆種樹的心思卻完全一致。

  許志剛說:“現(xiàn)在,我們這兒的小氣候不一樣了,空氣濕潤、莊稼肯長,人精神也好!”

  許志強說:“這世上就沒有栽不活樹的地方。我們從年輕時就有個長遠想法,就是一直種。等我們種不動了,就兒子種、孫子種。”

  “剛強兄弟”種樹的故事,被越來越多人知曉,哥倆也獲得許多認可:全國綠色小康示范戶、CCTV2016年度“三農(nóng)”人物、“中國網(wǎng)事·感動2017”季度獲獎人物、2022年全國“最美家鄉(xiāng)人”、2022年度“感動甘肅·隴人驕子”等。

  “有好多游客從網(wǎng)上看到了都找過來,誰來了都說我們這兒好?!睆幕纳蕉d嶺到被人稱贊“世外桃源”,哥倆心里很自豪。

“當時的想法都實現(xiàn)了,實現(xiàn)得還要更遠更好?!?/strong>

  除了種樹,“剛強兄弟”還種花。

  當國色天香的牡丹、素雅清逸的丁香,大片大片出現(xiàn)在眼前時,沒法不覺得驚艷。微風過耳、花香撲鼻、細雨后的泥土氣息作底……頓時,就羨慕起老哥倆。

  許志剛站在一叢叢牡丹間,想剪下一些花朵送給來客。正是蓓蕾初綻時,花骨朵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可徘徊在一眼望不到頭的花田里,許志剛挑了很久。也許每一朵花在他眼里,都是有生命的,從枝頭剪下,心中不忍。當75歲的老漢終于直起腰,手拿牡丹花走來時,鮮花與老漢,竟絲毫不違和。

  問當時咋想到種牡丹?許志強回答得干脆:“牡丹是個富貴花,好看!為的是美化環(huán)境嘛。”

  家鄉(xiāng)要綠、生活要美。這就是“剛強兄弟”執(zhí)著一生的夢想。

  最初種花,也是在房前屋后。牡丹、海棠、丁香、金銀花……牡丹偎著海棠,丁香繞著牡丹,花開時,滿院姹紫嫣紅,實在是好看。院里種不下了,往院外種;院外種不下了,往田野里種。

  花卉除了觀賞,還有藥用和食用價值,這些老哥倆多少知道一些,但往后怎么發(fā)展,兩人沒有多想。許志強的兒子許亞龍倒是有些考慮,“老人打下這么好的基礎,以后想著發(fā)展旅游?!?/p>

  許亞龍說:“從我記事起,父親就喜歡種樹養(yǎng)花。父親個性強,自己想好的就去干,誰也攔不住?!痹S志強接口道:“事實證明,我堅持的準沒錯?!?/p>

  許亞龍小時候,父親對他說:“咱這兒窮,種樹是咱們最好的出路?!笨稍谠S亞龍的記憶里,種樹也太苦了。一下暴雨就塌方,水從山坡上沖下來就是一個大坑,好不容易填上了,水一沖又塌了?!叭思艺f愚公搬了個山,我父親倒是沒搬山,盡看他填坑了。填上了,水沖走了,又填又沖,又沖又填……冬天下著雪,別人一家在炕上暖暖和和,我媽、我,還有我媳婦天天跟著父親挖土填坑?!笨稍S亞龍也承認,“父親這種精神,我認同?!?/p>

  兄弟倆只讀了一年書,識字不多,但不影響他們對詩意生活的向往與實踐。許志剛會畫畫、會做根雕?!?0多歲開始畫,開始照著畫,后來想著畫。電視上看到了,一看就會畫?!迸既坏昧艘槐尽督孀訄@畫譜》,如獲至寶。幾十年摩挲,紙張已經(jīng)發(fā)黃綿軟,仍是老人手不離卷的至愛。畫上的字起初不認識,只是照樣學樣,后來向?qū)O子孫女請教,再后來學會查書法字典……漸漸地,草書也能認能寫了。他在堂屋里設了一張大大的畫桌,每日臨桌揮筆間,最是胸中暢意時。在他筆下,山川河流、樹木花草、高士臥月、林下美人,無不氣韻生動。家中另一間小屋是他的根雕室,四面里高高低低擺滿了作品。樹根千奇百怪的形狀與腦中極為豐富的想象相結合,再加上一雙靈巧雙手,讓一塊塊木頭變得鮮活起來:飛禽走獸、神話人物、歷史典故……老人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在天亮前的時間里,畫畫、根雕……能做許多事。幾十年如此,說起來就兩個字:喜歡。

  “花影忽生知月到,竹梢微響覺風來”,中堂字畫上的詩句,曾是“剛強兄弟”心底也許說不明卻十分向往的生活,這種美好生活就像一幅畫,每一筆觸、每絲色彩在他們腦中栩栩如生。他們用半個多世紀的光陰一點點描摹,終于將夢想變成現(xiàn)實。

  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弟弟許志強家中的字畫同樣無處不在,幾間一木到頂?shù)拇笪堇锸詹亓死先艘簧鶒?,稱它為一座民間博物館也不為過,許志強女兒許佳梅畫的牡丹也在其中。佳梅是一位普通農(nóng)家婦女,讀書不多卻酷愛畫畫。今已中年的她在照料家庭的閑暇,不斷地畫牡丹:紅的、黃的、綠的,大團大團的顏色折射著心中的五彩世界,“等孩子考上學了,想拜個師父好好學?!?/p>

  “人一定要有個愛好。”許志剛說。

  “人一定要有個堅強的思想?!痹S志強說。

  老人的言傳身教,在兒孫身上化作一生愛好與實際行動。哥倆一輩子早起,在天亮前的三四個小時里,喝茶畫畫做根雕,養(yǎng)蜂養(yǎng)兔經(jīng)管牲畜,天亮了就去種田種樹。

  一年有四季、一生數(shù)十年,他們說“堅持,沒有干不成的事。”是啊,即使人生勞苦,也可詩意生活。天地大化間的安然自在,是多少人一生追求的境界,“剛強兄弟”做到了,是為大智。

  大山最高處,“剛強兄弟”建了個亭子,設了個觀景臺。站在那里看著滿山郁郁蔥蔥,賞心悅目。

  “30歲的時候我就想著,要有樹有花,林間再修個亭子,人在里面走走、轉(zhuǎn)轉(zhuǎn)、歇歇,美得很!”許志強說,“有人說我不知道個高低,莊稼人種好糧食就行了,哪有那么多閑心思。可人的思想要遠大呢!你看,我當時的想法都實現(xiàn)了,實現(xiàn)得還要更遠更好。”

“爺爺做事能堅持,是我們這些晚輩的榜樣?!?/strong>

  從蘭州領獎回來,坐在自家炕上的兩位老人,回歸到最為安適的狀態(tài)。

  先熱情地招呼客人炕上坐了,又緊著讓把褥子蓋在腿上。老人眼里,炕上坐是最高禮遇。把客人安置妥了,哥倆才在各自最熟悉的炕角坐下??谎剡?,兒子在小火爐上煮著罐罐茶;廚房里,女兒在準備午飯……幾盅茶下肚、又吃了幾口老伴烙的餅,眼見老人的神態(tài)越來越松弛。少頃,飯端上來,是他們想念了一周的豆面條、再配上自家腌的小咸菜,油潑辣子老陳醋往里一拌……這日子實在是熨帖。

  在“剛強兄弟”心里,另一件很重要的任務是把子女教育好。他們一生辛勞卻從不言苦,他們以自己看似樸素實則寶貴的價值觀教育兒孫。

  ——人必須誠實,不要把錢看得太重,要把做人看得重。人有本事有頭腦,錢會來的;要不然,錢也留不住。

  ——人要有是非觀,錯了就是錯了,再好的關系也不能遷就。光說好聽的,就把人害了。

  ——人要能吃苦,不要懶惰。不給國家添麻煩,要為國家作些自己的貢獻。

  他們愛自然,他們會觀察蜜蜂是怎樣分毫不差地筑起巢、鳥兒是怎樣哺育繁衍。他們愛土地,他們相信土地的修復能力,他們熟知每塊土地怎樣播種、怎樣倒茬、怎樣輪作,自家的田堅持多年不施化肥農(nóng)藥。

  53歲的許亞龍清楚地記得小時候上學,清早得先撿一筐糞送回家再跑去上課,“到學校衣服都濕透了。”他也清楚記得,“父親要強,家里沒糧也絕不伸手。為鍛煉我能吃苦,碾場不用機器,讓我和家里的馬一起碾場?!?/p>

  和兒子一同碾場的馬,在老人心里絕不只是一匹馬,而是家里的重要一員。包產(chǎn)到戶時,這匹馬到了許志強家里,起初多病,他比喂娃娃還精心地伺候,馬終于緩過來了。之后又經(jīng)歷許多挫折反復,這匹馬幫助一家人度過最艱難的日子。讓兒子和馬一起碾場,固然是為了鍛煉兒子,也是心疼懷著小馬駒的馬。“到現(xiàn)在,這匹馬在我家已經(jīng)有24個后代?!焙髞恚R老了,有人出700塊錢要買。家人給許志強做了一個月的工作,許志強堅持不賣,“舍不得”。眼看著馬不行了,草也吃不下,頭也抬不起,許志強的父親說死到圈里以后別的牲口不好養(yǎng),可許志強堅決不讓抬出去。馬死了,許志強用席子裹著埋了……村里人都說太隆重了,可許志強說:“這馬是家里功臣,不能干卸磨殺驢的事。”許亞龍感慨:“我父親種樹養(yǎng)馬的故事,比電影里演的還有說頭?!?/p>

  老哥倆的一言一行,年復一年地影響著兒孫們。許志剛的孫女許麗萍說:“爺爺做事能堅持,是我們這些晚輩的榜樣?!?/p>

  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里長大的兒女同樣受人尊敬,“我們的娃娃對人有禮貌,嫁出去的女娃娃能吃苦、家庭和睦,人都尊重。村上人說,人家娃娃就是不一樣,我們也很自豪?!薄皠倧娦值堋钡纳赵谂D月,那時臨近春節(jié),兒孫從四面八方回來了,幾十口人聚在一起,非常熱鬧。這是一個西北大地上的普通農(nóng)家,這是一個興旺團結的中國家庭。

  村莊里,有一段戰(zhàn)國秦長城經(jīng)過。千百年來,有形的長城依然存在;千百年來,一些無形的精神在我們血脈里依然生生不息;誠實、勤勞、善良的基因,代代相傳。

  長城腳下,綠色夢想。生活在黃土地上的“剛強兄弟”一生堅信:樹一棵棵種下,它就給你一片片綠蔭;花一叢叢栽下,它就給你萬紫千紅;種子一粒粒撒下,它就給你金燦燦的果實。好好地種樹種花、好好地種糧種地、好好地養(yǎng)育兒女……這日子穩(wěn)固、踏實。

?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 普韻喬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40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