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用心用情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2025-03-24 14:37:0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2024年9月27日,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我很荣幸地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参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当总书记讲到“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回顾我从2002年8月到人民日报社工作的这22年多的工作经历,我深深感觉到,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我作为一名记者,有幸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见证了这些历史性成就,留下了一幕幕难忘的回忆。

  还记得2002年9月,刚刚工作一个多月的我第一次单独出差,就是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乡)藏查干嘎查(村)采访党的十六大代表、蒙古族女党员永青加布。当时交通不便,从北京的南苑机场出发,先坐飞机到甘肃省的酒泉机场,再坐汽车到额济纳旗,光是开车路程就要一天多时间,途经戈壁滩和沙漠时,车子好几次陷在沙坑中打滑,需要车上的人全部下车用力推车,往往要好久才能把车推出坑来。永青加布的家离县城的宾馆有大半天的路程,为了节省时间、提高采访效率,我直接在她家住了好几天。当地非常缺水,年均降雨量不足30毫升,动不动就刮沙尘暴,我和永青加布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外出转一圈,晚上回来浑身上下,头发里、嘴里、袜子里都是沙子,但又不好意思浪费当地宝贵的水资源洗澡,一直坚持到采访结束,才到县城的招待所洗了一次热水澡。去年,我的一位同事到阿拉善盟挂职,我托他向永青加布问好,对方告诉我,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现在额济纳旗早已改变了当年严重沙化、长期缺水的境况,当地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用热水器洗澡也很普及了。

  2007年初,我赴新疆某边防哨卡采访途中,经过喀什著名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时,门口站着数十名维吾尔族男子,我们想与对方聊上几句,可是说了半天却发现语言不通,无法交流。2018年,我第二次来到了喀什。当我走进当地群众的家中采访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上了年纪的维吾尔族群众不懂汉语,但是他们的孩子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充当家人和我之间的“翻译”。随性的同志告诉我,当地开展了广泛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所有公职人员都和基层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定期走访“亲戚”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开展了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孩子沟通不再有障碍。2021年,我再次来到新疆,与少数民族群众又一次近距离接触,我感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融入到新疆的各个角落。喀什洋溢着安定、繁荣、祥和的气氛,艾提尕尔清真寺旁的喀什古城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如织。当地的居民热情好客,无论男女老少,都能用流利的汉语与游客交流。通过采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感喟于民族团结一家亲给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004年5月,我第一次到西藏采访,来到了海拔4700米的那曲。当时的那曲地区还非常落后,整个城区只有一条主干道,还不如内地的一些县城繁华。当我们听说整个那曲地区因为海拔原因,很多年来都种不活一棵树,纷纷唏嘘不已。在高原上水的沸点本来就低,兼之很多群众喝的水都没有经过煮沸,有很大的卫生隐患。当时,大骨节病在西藏还是高发病,我们的一位采访对象就得了这种病,整个关节都变形了。2023年10月,时隔近20年,我再次到西藏采访,处处都能感受到西藏日新月异的变化。在那曲,我们亲眼看到了郁郁葱葱的绿树,看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房;在班戈县,我们看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藏族孩子们在享受双语教育,看到了内地援建的各项工程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在日喀则市,我们看到了援藏医疗队治好了很多群众的大骨节病,看到了高原牧民用上了专门为他们研发的特制高压锅,设有温度提醒,不仅能炖肉,还能煮饺子、煮面条……通过采访,我深刻感受到西藏各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2023年10月14日,姜洁(右)在位于西藏申扎县海拔4530米的色林错自然保护区采访动物保护工作人员。

  这些年来,我先后深入内蒙古、云南、贵州、广西、吉林、四川、青海、宁夏、西藏、新疆、湖南、海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采访,采访对象包括傣族、彝族、苗族、侗族、纳西族、壮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土族、黎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采写了多篇民族领域的新闻报道。我参与采写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就述评》《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万里边疆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地区发展成就综述》等一系列稿件全面介绍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成就,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同时,我还创新工作方式,拓宽传播渠道,积极制作《我做我们国家的国旗我特别骄傲》《十二木卡姆、喀什古城……新疆文化如此多娇》《距今一万多年的古老毛皮滑雪板是怎样制作的?》等短视频产品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推出,有效传达了各民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心声。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积极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全面反映各族人民心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工作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作者系2024年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人民日报社记者姜洁)

责任编辑: 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