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加强学理阐释、创新话语表达、增强互动传播,媒体理论部门负责人与传媒界专家共议——更自信更从容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2025-04-15 15:42:54 |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战线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推出了一批理论宣传精品力作,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向纵深发展,更加深入人心。

  4月9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在京召开“全媒体时代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专题评议会,与会同志围绕如何加强学理阐释、创新话语表达、增强互动传播,进一步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处理好思想性与新闻性的关系

  新闻元素、新闻速度、新闻传播,是全媒体时代理论宣传的追求。今年以来,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正在把“新闻+理论”打造成为党中央机关报的理论特色品牌。

  在今年全国两会时,《人民日报》理论版新开设了《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栏目,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产生了非常大的社会反响。今年3月《习近平经济文选》出版后,《人民日报》在3月底开设了新栏目——《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推动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走向深入。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副主任张怡恬介绍,《人民日报》理论文章不仅做到了“短时新”,还做到了“快长深”。1月7日理论版的整版文章《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由部门3位年轻同志加班加点写成,这篇文章作为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解读文章在全会召开的第二天就推出了,充分体现以新闻的速度刊发理论文章。

  该文章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关于“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这一新的重大论断,有力回应了现实关切,廓清了“干事越多犯错越多”的思想迷雾。人民网根据该文章所做的二次转化新媒体产品——《“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登上了热搜第一名。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陈才胜认为,做好全媒体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要正确处理理论宣传中思想性和新闻性、学理性和文学性、理论传播与流量传播的关系。

  “理论宣传不同于新闻报道。”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刘福广认为,理论宣传除了要观点正确、内容准确,也要明理服人、引领思想,同时还要深入浅出贴近百姓。

  经济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徐向梅同样认为,组织和编发理论稿件要把握好学理性研究和大众化普及的关系,理论宣传阐释要分层分类,学理化、体系化阐释有助于大家从更深层次系统准确把握理论的内涵和要义,但是理论要发挥教育人民的作用,首先得让老百姓能够读得懂,需要转换话语体系,进行大众化解读。

  发挥好从理论自信到传播自信的优势

  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意义和价值更多体现在我们今天更自信、更从容地去宣传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在正能量和大流量相互激荡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徐壮志介绍,新华社以持平常心、讲家常话为遵循,持续开展改文风活动,用通俗化表达,让受众更好地掌握理解党的创新理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相关负责人以打造“头条工程”为例,强调了坚持思想引领是总台“头条工程”创新传播的“根”和“魂”。总台通过创新设计镜头语言,打通现场空间与传播场域的情感共振。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发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深挖这一理论富矿,实现了理论宣传的迭代升级。浙报集团副总编辑王水明介绍,面对信息技术下的媒体形态、舆论生态、文化业态,《浙江日报》创新“理论+短视频”的报道形式,将理论变轻盈,开展分众化、精准化理论宣传。在潮新闻客户端开设《思想》频道,将报纸版面栏目配以视频,以二维码链接到潮新闻客户端,同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协同传播体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表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本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党的建设、治国理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核心主题展现出来的传播自信。从理论自信到传播自信,各家媒体都紧密围绕着全媒体时代的新格局,在平台、节目样态、互动,甚至在深层次深入人心的普及工作中更好地把握了新闻传播的规律。

 解决好面向谁和依靠谁的问题

  “亿万网友需要对他们胃口的产品。理论宣传工作要强化受众意识、受众思维,重视解决理论宣传面向谁、依靠谁的问题。”陈才胜说。

  “对教授要讲逻辑、对学生要讲案例、对大妈得讲故事,这是对于不同的人群。对于各种平台,报纸是重学理化的阐释,微信是重信任的、微博是重传播的、抖音是重娱乐的、小红书是重实操的……”光明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孙明泉说。

  《光明日报》为了更好服务专业读者,做了许多探索。“为了加强专题性策划,我们都是成组向学者约稿。在‘光明理论’微信公众号进行各种集纳。最初的探索是把长文章拆解了放在互联网上,后来我们发现长文章恰恰实现了读者、作品和场景的充分融合,也就是‘人货场’的三统一,我们还有意识地在公众号文章中加上了版面图,使得学术圈传播增长很快。”孙明泉说。

  “目前主流媒体理论宣传渠道或者对象更多的是面向和覆盖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群体,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这些群体也非常关键。”刘福广认为,“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打通不同受众圈层的传播壁垒,特别是要更多聚焦青少年、新就业群体、海外群体,这些群体思想活跃、分布广泛、流动性强,这是他们的特性。”

  《重庆日报》在全国率先开展面向青年群体的网上理论传播探索,于2022年3月30日起推出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以“00后”为主要受众群体。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周秋含介绍,3年来,栏目已累计刊播视频超450期,全网总播放量超7亿。《理响青年》打破传统的传播叙事体系,注重话语表达的青春态和社交化,化理论为故事,吸引广大青年像追剧一样“追理论”。

  在全球目光向中国的背景下,促进世界更好地读懂党的创新理论是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任务。中新社善用文明的力量,将文明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中新社《东西问》栏目,注重从世界性的角度对中国实践进行阐释,栏目已经采访了外籍专家400多人,多个语种和来自五大洲的50多家媒体参与到国际专栏的传播中。在《东西问》栏目中,有河南的甲骨文故事、二里头故事,有四川的苏轼故事、三星堆故事,也有甘肃的敦煌故事、丝路故事等,这些故事具象地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现好由“宣”到“传”的理论追求

  “要想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还是先要向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找到宣传好这个思想的方法。”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杨禹说,“例如可以从总书记地方工作的实践,看这个思想成型的过程,并且把它放到宣传报道当中。”

  杨禹举例说:“‘发展’和‘改革’这两个词我们经常讲,这两个词之间是什么关系?200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就写过一篇评论,题目叫《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抓住了这个思想逻辑以后,对于我们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做好相关的报道有很大的启发。”

  “总台的《时政新闻眼》团队就有一个硬性要求,写作一篇200字左右的深度解读特稿,阅读学习5万字是最基本的底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总台坚持学习长期积累、做足功课、吃透精神,把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落在实处。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马国栋表示,传播理论的前提就是掌握理论、运用理论。对于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认知和科学把握,为做好宣传阐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体现了媒体的理论追求。

  在生动多样的作品中去展现思想伟力,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共识。

  马国栋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锚定触达率,抓住传播目标,宣传从‘宣’到现在更注重‘传’。中央媒体的声音传到村口巷尾,行业媒体的宣传实现了跨领域传播,地方党报实现了全国化的传播,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做好理论宣传工作的底气。”(本报记者 陈妙然)

责任编辑: 普韵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