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王丹鷹

2020-10-26 14:25 | 來源: 中國記協網
【字號: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獲獎作品代表作

????【標題】“改革開放40年·港澳情” 系列報道

????

(改革開放40年·港澳情)香港從未缺席 未來更有信心——專訪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

  中新社香港10月2日電?

  “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深圳講課的照片,當時講課的環(huán)境比較簡單?!比珖f副主席梁振英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展示了多張自己參與國家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舊照。在他說的這張老照片里,一堵白墻前兩排桌椅,年輕的梁振英穿著白襯衫,口袋里插了一支紅筆,面色從容地念著手中的筆記。在他身旁的桌上是一臺舊式幻燈片投影機,地上散落著連接遠處插座的電線。

  拿著講義在羅湖排隊過關的年輕人?

  在拍攝這張照片的幾年前,主修測量專業(yè)的梁振英從英國大學畢業(yè)后回到香港發(fā)展。隨后機緣巧合,1978年,包括梁振英在內的二、三十名專業(yè)人士,響應國家改革開放的決定,赴深圳分享香港發(fā)展的經驗。這一年,他才24歲,每月利用部分周末假期到深圳義教,“當時我是一口答應(邀請),應該是當中最年輕的一個?!?/font>

  1979年,梁振英與香港一些來自法律、會計、工程等界別的專業(yè)人士在廖瑤珠律師牽頭下,組成了“促進現代化專業(yè)人士協會”,進一步為國家改革開放出謀劃策,希望能起帶頭作用。

  “我們抱定的是一份對國家熱愛的心,認為祖國不應該貧窮落后,祖國人民應該過上更好的生活?!绷赫裼⒄f,當年許多香港專業(yè)人士不想與內地交流接觸,港英政府亦關注他們,“港英政府政治部看見我們這群專業(yè)人士周末不留在香港休息,自己還付旅費、拿著講義在羅湖排隊過關,都覺得很奇怪。”?

  在深圳講課期間,梁振英還協助規(guī)劃深圳經濟特區(qū),參與制作深圳市第一張城市規(guī)劃圖。?

  “南北東西”見證國家改革開放?

  上世紀80年代中,上海開始啟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彼時,梁振英先后受邀出任上海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顧問、上海浦東開發(fā)領導小組顧問,以大量的業(yè)余時間和精力參與探索國家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培養(yǎng)房地產管理人才。而這一切,全都是無償服務。

  梁振英憶述,上海在1987年就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進行籌備工作,他當時大膽建議借鑒香港的經驗——土地使用權以國際招標方式有償出讓,公開公平公正,“價高者得”。最終,上海在1988年第一次批租土地取得成功。

  梁振英向中新社記者展示了當年他參與起草的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招標文件,強調這項土地改革“意義重大”,讓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做到地盡其利,也令老百姓居住條件大幅改善。?

  在上海取得成功后,土地使用權改革亦很快幅射到全國。通過土地使用權的批租,地方政府能夠取得批租款、賣地的收入,并利用土地收入開發(fā)更多土地、興建基礎設施等,使城市的開發(fā)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從梁振英擺滿桌面的舊照片中,可以看出他這40年來參與國家改革開放而奔走的足跡——1988年初,上海虹橋地塊國際招標文件起草組赴香港工作,梁振英和上海工作人員并肩起草文件;1997年,在香港大學參加《社會主義中國的土地與住房市場化》國際會議;2003年,在重慶,梁振英在一個以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服務業(yè)為主題的講座上發(fā)言……

  梁振英說,從在深圳做了第一張城市規(guī)劃圖開始,自己參與改革開放的足跡“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如果今日我要做一生的總結,參與國家改革開放是我一生最重要的兩件事之一,另一件就是親歷香港回歸祖國,籌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莫僅用商業(yè)角度看國家與香港關系?

  歷數往事,梁振英感嘆道,改革開放40年來,留下了許多個人的足跡,路上一代代香港同胞服務國家發(fā)展的身影更是清晰真切;40年來,香港從不缺席國家在各個領域的改革開放,香港也在改革開放中得到了自身發(fā)展的龐大動力。

  “香港得益甚多”,梁振英說,在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制造業(yè)北移,降低了生產成本,加強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為許多香港廠家?guī)砀罄麧?。而制造業(yè)的北移,讓香港騰出生產力發(fā)展服務業(yè),也促使香港今天成為以服務業(yè)為主的經濟體系。?

  40年來,內地GDP實質增長了34倍;香港人均GDP以美元計增長了11倍,2017年達到46200美元,已超越德國、英國和日本等先進經濟體。香港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一直作出重要貢獻,而國家的發(fā)展亦成就了今天的香港——香港和內地實現合作共贏,香港也是“受益者”。

  梁振英認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已取得階段性成功,但改革尚未完成,要秉承“借鑒學習”的精神,重視香港的獨特作用,繼續(xù)擴大開放,以開放促進改革?!坝布辛梭@人的進步,但是軟件建設工作仍未完成?!绷赫裼⒁辉購娬{。?

  “香港聯系內地和海外?!绷赫裼⒅赋?,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征程中擔當“超級聯系人”的角色,不單是一個平臺、一個門戶。香港擁有廣泛的國際經驗及國際網絡,除了為國家輸送本身的資金、人才及管理制度外,內地還可以通過香港尋找海外資金,學習外地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

  而隨著國家不斷發(fā)展、國際形勢不斷變化,梁振英認為,香港社會更應提振年輕人報效國家的奉獻精神,在新時代繼續(xù)為國家的改革開放效力。?

  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親歷者,梁振英坦言:人生最有價值的地方并非銀行有多少存款,而是能為國家付出多少。今天香港的年輕人,機會更多,但凡事不能僅用商業(yè)角度看國家與香港的關系,在要求國家給予“國民待遇”的同時,也應該承擔國民責任。?

  “我們應該對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有信心?!绷赫裼⒈硎荆愀叟c國家密不可分。期望香港年輕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qū)和“一帶一路”倡議等機遇發(fā)展個人事業(yè),更好地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服務國家發(fā)展大局。(完)?

(改革開放40年·港澳情)從投資先行者到政策推動者——唐英年的改革開放雙重經歷?

  中新社香港11月18日電?

  “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我們是和國家一起走過的。能夠看見國家有今天的發(fā)展,無論在經濟、在科技、在民生各方面的成就,實在是感到非常激動。”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如是說。?

  既是改革開放后首批赴內地投資設廠的港商,也是內地與香港商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時的港方相關政策掌舵人,改革開放走過四十載,唐英年以投資先行者和政策推動者的雙重角色見證著中國在此期間發(fā)生的巨變。?

  唐英年出生于紡織世家,家族曾多次作出響應國家政策的選擇。1976年,唐英年在美國完成學業(yè)后,決定回國協助父親唐翔千將家族紡織生意拓展至內地。這是在與父親聊了一個晚上,自己又思考了一天后的決定。“我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希望能夠回國來發(fā)展。”他說。

  1978年,唐氏家族首間內地工廠在深圳羅湖附近的黃貝嶺設立。唐英年還記得自己當年的辦公室在一棟兩層樓房的上層,從窗口望出去能夠看見港英政府的米字旗,工廠選址此地也正是因為距離香港很近帶來的便捷。1979年,唐家的第二間內地工廠選址新疆,因為這里有紡織需要的優(yōu)質羊毛和羊絨。緊接著的80年代初,上海工廠也在尚未開發(fā)的浦東宣告成立。

  唐英年憶述,當年香港并沒有直達新疆的飛機,因此需要耗時經北京轉機。當年的浦東也都是平房和農地,需要乘搭約10分鐘的擺渡小船才能抵達。唐家投資的上海聯合毛紡織有限公司是上海首家合資企業(yè),拿到的也是極具紀念意義的“第001號”上海合資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

  由于走在投資內地的最前線,當地官員審批唐家申請往往也是第一次,因此有時可能需要走幾趟向對方解釋,這是一件什么事、為什么要這么做。唐英年形容當年很多事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很多后來的商人跟著這些腳印去做就容易、順利很多?!暗俏也慌伦鲞@個先鋒”,他說,如果沒人來做這些,國家難以快速發(fā)展。他意識到香港的資金、經驗、市場與內地的原材料、土地、勞動力可以形成互補之勢,因此對未來前景也具備信心。?

  時至2002年,已在商界打拼逾20年的唐英年迎來身份的重大轉變。時任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董建華正籌組第二屆特區(qū)政府,他與唐英年單獨在房間傾談一個多小時后,成功邀得唐英年出任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長。

  就任后,唐英年領銜港方與內地商談簽署《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他記得,當時雙方秉持“一加一大于三”的理念,采取互惠共贏、相互信任與坦誠,以及循序漸進的政策制訂方式。開放內地居民香港自由行便是這樣得來的,最開始只是深圳、廣州等幾個城市,后來逐批增加上海、北京等地。?

  2003年的香港剛剛經歷“非典”疫情,全城籠罩在一片低迷情緒之中。當年的“十一”國慶黃金周,香港迎來內地的首批自由行旅客?!伴_放的第一個星期,本來很冷清的商場,突然變得有很多人,商務非常開心、餐廳非常開心,香港人看著電視上的鏡頭,也感到非常鼓舞?!碧朴⒛暾f。

  唐英年后來官至特區(qū)政府“第二把手”政務司司長,在此之前也任職“第三把手”財政司司長。從商超過20年、從政約10年的他一直參與、見證、關注內地改革開放的歷程。?

  他認為,隨著內地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近年香港與內地合作已出現一些新趨勢。過去兩地多在航運、商貿領域合作,現在已走到金融與高端服務業(yè),未來則會走向文化領域。改革開放為香港帶來很大發(fā)展機遇,香港也以先行者的優(yōu)勢為內地提供引進來、走出去的平臺?,F在兩地可以在許多領域互相學習、互相勉勵,未來則應該更多結合、交流與合作。(完) ?

(改革開放40年·港澳情)“國家從未忘記”——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的重大貢獻?

  中新社香港12月5日電?

  上世紀80年代,香港鐘表業(yè)者李秀恒北上設廠于深圳坪山區(qū),因當地交通極為不便,設備運輸到工廠尚須由人力借助自行車完成。如今,身為香港經貿商會會長的他向記者回顧起往事,不禁感嘆于內地的飛速發(fā)展,更為自己一直以來參與到內地改革開放進程中感到自豪。

  大批如李秀恒這樣的港人,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40年來,中國發(fā)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香港從未缺席。

  今年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強調,總結改革開放成功的實踐,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的地位是獨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貢獻是重大的,所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習近平還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港澳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發(fā)揮的主要作用,包括投資興業(yè)的龍頭作用、市場經濟的示范作用、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雙向開放的橋梁作用、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和城市管理的借鑒作用。?

  改革開放初期,雖然市場放開,但內地投資環(huán)境差、政策不完善、投資前景不明朗的情況尤在,令外資猶豫觀望。在這種情況下,港商率先大膽到內地投資建廠,常常以“第一個吃螃蟹”的角色出現,更為相關領域經濟發(fā)展帶來“第一桶金”,起到投資興業(yè)的龍頭作用,成為風氣的“引領者”。?

  1978年,中國內地第一家來料加工廠由港商在廣東東莞開辦;1980年,香港企業(yè)家伍淑清注冊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yè);1983年,由港商霍英東與內地合資的白天鵝賓館在廣州正式開業(yè),成為內地首家五星級賓館……

  這些“先行者”背后,更是大量港商多年來持續(xù)的投資。香港一直是內地最大外資來源地。中國商務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內地累計批準港資項目417032個,實際使用港資10093億美元。港資占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3.1%。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沒有香港的話,改革開放或許難以進行得如此順利。香港作為國家的對外窗口,不斷帶來國家改革開放急需的資金、人才。香港同胞通過投資、貿易和多種形式的合作,為內地發(fā)展提供重要動力。?

  在“硬件”輸入的同時,香港投資者更為內地改革開放輸入了許多先進的發(fā)展理念、經營方式和管理經驗等“軟件”,促進了觀念更新,為內地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借鑒。?

  原港區(qū)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經濟學會顧問劉佩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便持續(xù)為內地政府干部、高校教員、企業(yè)管理人員授課培訓。她對記者表示,隨著市場經濟引入,內地各行業(yè)管理方式和思路與以往計劃經濟時代有很大不同。來自香港的經驗,轉變了內地的不少觀念,可以說是讓很多人“開竅”了?!翱梢钥吹?,那些率先轉變思想的地區(qū),也是最早發(fā)展起來的?!?/font>

  由那時起,毗鄰香港的深圳特區(qū)開始蛻變,由一個小漁村走上創(chuàng)造“經濟奇跡”的快車道。珠三角與香港形成“前店后廠”的經濟合作格局,以出口加工制造業(yè)為主要合作內容,這也直接促成珠三角逐漸成為“世界工廠”。隨著制造業(yè)的轉移,港商在內地的投資模式開始逐漸轉為以服務業(yè)為重心。?

  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認為,當時的香港把握了內地制造業(yè)起飛的契機,成功轉型成為內地連接世界市場的重要橋梁,建立和鞏固了香港今天作為國際商貿、物流、航運、金融和專業(yè)服務中心的地位。?

  1993年,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國企,為香港成為內地企業(yè)境外集資最主要國際市場拉開序幕。時至今日,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yè)超過1000家,首發(fā)和增發(fā)的總集資額超過5.8萬億港元,占香港市場總市值的逾66%,占總成交額超過70%。

  作為國家的重要窗口,香港成為國家擴大對外開放政策先行先試的首選地,是內地企業(yè)走出去的最佳跳板;憑著在國際交流方面的豐富經驗,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起到雙向開放的橋梁作用;依托自身既聯通國際又安全可控的離岸環(huán)境,香港持續(xù)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yè)務樞紐。??

  此外,隨著40年來兩地人員和經濟往來日趨頻繁,香港東西方融合的文化也帶動內地生活方式與潮流的變化,在飲食方式、電影、流行音樂等方面體現得尤為顯著;而在城市管理、教育、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等方面,港人亦持續(xù)貢獻良多。?

  2017年6月30日,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視察香港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歡迎晚宴上致辭指出:“香港同胞一直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對此,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從未忘記?!?/font>?

  如今,國家迎來新一輪改革開放。作為國際上非常開放且具競爭力的城市,以及舉足輕重的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香港在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等過程中更迎來新的機遇。??

  習近平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指出,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澳門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yōu)勢,仍然可以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并提出4點希望,包括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以及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

  “相信在未來,香港對國家發(fā)展仍將起到重要作用?!崩钚愫銓τ浾弑硎?,進一步融入國家發(fā)展將給香港帶來更多機遇?!皣业奈磥硇枰愀?,香港的明天也需要國家?!保ㄍ辏?

  

?

?

?

?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 王小玉
賀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7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