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之二:
一封家書成了英雄的絕筆
丁宗皓,田學禮,張小龍,王研,高爽,張昕
2016年11月12日,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在一次飛行訓練中發(fā)生事故,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被譽為空中“金孔雀”的余旭上尉壯烈犧牲、魂歸藍天。這封寫于2009年、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首都大閱兵前夕的家信由此成為她的絕筆。
飛行服上仍留有她的余香
2016年11月12日,被譽為空中“金孔雀”的戰(zhàn)斗機女飛行員余旭在一次飛行訓練中發(fā)生意外,壯烈犧牲。
年輕的飛行英雄魂歸藍天,國人一片惋惜之情。她的生前事跡和影像資料經媒體傳播,也讓人們再次關注到了包括余旭在內的這個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群體。
這個群體首次被關注是在七八年以前,在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首都大閱兵中,作為整個受閱隊伍空中梯隊的“鳳尾”,由這16位女飛行員組成的教-8空中梯隊,以完美的姿態(tài)成功飛過天安門上空??哲娔筹w行學院原政委、空軍大校王保群當時擔任教-8空中梯隊總指揮,與女孩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女飛行員們在學院里受訓的兩年時光,特別是大閱兵前后那100多個難忘的日日夜夜,都讓已經退休的王保群至今歷歷在目。
幾個月后,說起余旭犧牲的消息傳來那一刻的心情,王保群仍舊面有戚容。王保群拿出了一件余旭的遺物——一套軍綠色的飛行服,衣服已有些褪色,還有磨損的痕跡,領口處的標簽清楚地印著“使用人:余旭”。王保群用手撫摸著飛行服,動情地說:“這套閱兵飛行服是專為她們量身研制的,樣式設計也征求了她們的意見,像這個有點蓬蓬袖的設計就是這些愛美的女孩們提出來的。”
離開學院前,余旭將飛行服贈送給王保群留作紀念。衣上仍有余香,可英雄已遠去。
王保群說,他已經決定把這件飛行服捐贈給中國軍事博物館,讓更多的人因此記住余旭、懷念余旭。
給久違的父母寫封信
王保群保存了很多余旭生前的文字、影像資料和實物。
打開這些資料,余旭仿佛再一次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王保群說:“她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不僅飛行技術過硬、意志頑強,而且多才多藝。這是她在聯歡會上演小品的視頻,這是她跳的孔雀舞,多美啊,‘金孔雀’的稱號就是這么來的?!?/p>
大閱兵前夕,多數女飛行員都給久違的父母寫了家書,匯報了訓練的艱辛及成為受閱部隊一員的喜悅。
王保群手里就留著這封余旭的家書,雖然只是抄件,但因為余旭的父母并未留下原稿,這信也就成了孤本。信中,余旭憧憬著駕駛戰(zhàn)鷹通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的那一刻,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同時也表達了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的遺憾。
王保群說:“每一封女飛行員們的家書都讓人動容,當時我都留下來了,只是為了當作教育后代飛行員的資料,沒想到余旭這一封卻成了她的絕筆。”
“零米零秒”飛過天安門
在中國的航空史上,女性飛殲擊機是一項富有開創(chuàng)性、挑戰(zhàn)性的事業(yè)。殲擊機是高速飛行,它的機動性強、載荷大,對男飛行員來說有時也是難以承受的。16位女飛行員,是在當年報名的全國32萬名女性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中選拔出來的,不論是身體條件還是心理素質、意志品質都是最優(yōu)秀的,堪稱“兩萬里挑一”??蛇@些女孩子,當時年齡最小的22歲,最大的也只有24歲,她們是如何在艱難的訓練中闖過身體關、心理關、航理關、技術關等一道道難關的,常人無法想象。
國慶大閱兵,全國數億觀眾通過電視機看到了女飛行員們精彩的展示,整個閱兵任務圓滿完成。何謂圓滿?有一個標準就是“零米零秒”。王保群拿著當年閱兵時拍攝的空中照片解釋:按照規(guī)定,飛行梯隊第一個中隊的長機的機頭到達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空目標點的時間與要求的到達時間誤差不能超過一秒,左右距離誤差不能超過一米。
王保群說:這是一個超高標準,但女飛行員們做到了。中國軍事史,一定會為她們留下濃重的一筆。
是軍營把她們淬煉成了英雄
記者看了很多女飛行員接受采訪的視頻,鏡頭上的女孩子們笑容純真,與普通的花季女孩沒有太大區(qū)別。是什么樣的歷練讓她們成了后來如此優(yōu)秀的一群?王保群說:是軍營把她們淬煉成了英雄。
王保群回憶說:16位女飛行員進入學院那天,飛行知識和技術以及身體的訓練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接受了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政治修養(yǎng)教育。像學習我國優(yōu)秀飛行員的先進事跡,請戰(zhàn)斗英雄和航天員與女飛行員們座談,到眾多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這類活動,在兩年的時間里就進行了50多次。王保群還清晰地記得,在一次參觀李大釗紀念館的活動之后,余旭對他說:“我們參加國慶閱兵,也是為了踐行革命先烈的遺志。訓練中再苦再累、困難再多、風險再高,我也會咬牙挺??!”
國慶閱兵,對每一位女飛行員來說,其實都是一次生死考驗。在400多米的低空飛行,一旦出現空中險情,情況再緊急,也是不能跳傘的,必須將飛機駛離觀禮人群密布的天安門廣場,以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和重要設施安全。王保群說:閱兵前一天,每個女飛行員都簽了“人機共存亡”的生死狀,并寫下了決心書。“那一刻,她們成了真正的合格軍人,忠誠無畏已經融入她們的血液里!”
離開學院幾年了,女孩子們仍會經常和被她們戲稱為“姥爺”的王保群通信、聯系。王保群說:飛行員的生活永遠是艱苦枯燥的,但她們個個都是好樣的,她們一定還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輝煌!
余旭已逝,但其他十幾位女飛行員仍在藍天上勇敢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