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作品登記表
報送單位 |
重慶記協 |
||
作者姓名 |
管 洪 |
作者工作單位 |
重慶市廣電總臺臺長 |
作品標題 |
人間正道是滄桑—百年百篇 留聲復興之路 |
||
刊播單位 |
華龍網首頁、新重慶客戶端頭條 |
刊播日期 |
2021-07-16 |
字數(時長) |
14分鐘 |
作品體裁 |
新聞專題 (新媒體) |
獲獎證書類別 |
編輯 |
||
推薦理由 |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要求重慶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該專題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對重慶革命文物文獻的歷史內涵、時代價值進行通俗化、年輕化、網絡化解讀,實現輕量化、移動化、碎片化傳播,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講好、講活重慶紅色故事。深入挖掘,把革命文物文獻講“活”。專題通過深入整理、講述,以鮮活的人物故事,深刻揭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密碼,讓受眾聽得進、記得住、傳得開。開門辦網,讓學術成果“融”進來。華龍網攜手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雙方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以權威專業(yè)的知識為核心,用通俗的語言和方式來表達,呈現網絡化、年輕化特點,借助開門辦網理念、融匯資源運作,實現黨史研究成果與新媒體的深入融合和轉化。多元傳播,讓黨史“走”進年輕人群。作品吸引青年參與策劃、制作、傳播,主講人多為20—40歲不同年齡段的學者。每期短視頻通過一個主講者連接N個節(jié)點,實現N次方的傳播效果,形成完備傳播矩陣。 專題一經推出迅速形成現象級傳播,線上瀏覽量突破3億人次,僅在華龍網后臺就有優(yōu)質留言近3000條。專題入駐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梅地亞)融媒體體驗室,吸引眾多中外記者前來“打卡”。專題在重慶大街小巷、黨政機關上千塊數字屏展播,走進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等高校課堂,線下觸達人群超五百萬,在社會各界尤其是青年人群中引發(fā)熱烈反響。專題三次獲中宣部表揚肯定。其中,第249期專題閱評中肯定“華龍網用好紅色資源講好建黨百年重慶故事”,稱這是“主流媒體積極占領輿論陣地、引導教育青年的一次生動實踐”;專題特別篇《這,就是100年前重慶青年的中國夢!》,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優(yōu)秀理論宣講微視頻。專題形成了豐碩的線下成果。2021年9月24日,“黨史研究成果的轉化與新媒體傳播”——《百年百篇 留聲復興之路》專題研討會舉行,全國黨史研究、新聞宣傳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讓黨史研究成果實現更好轉化,探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講好百年波瀾壯闊故事,傳播中國共產黨思想偉力。 該新聞專題將厚重的歷史進行輕量化、移動化、碎片化的傳播,探索出一條符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符合大眾閱讀習慣的傳播路徑,尤其是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紛紛表示刷新認知:“原來黨史這么燃”。專題在立意、內容、技術、傳播等方面均實現了大膽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是新媒體開展黨史宣傳的一次成功實踐,實現了“吸粉”“破圈”的良好宣傳效果。 |